[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 1 1

校长特别嘉奖获得者:张钧涛

打印


担当实干,我最倔强的选择


榜样简介

张钧涛,男,汉族,20023月出生,共青团员,物理学院物理学20级学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年度特别嘉奖之创新奖、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三等奖、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三等奖、华东赛区大学生学术竞赛一等奖、物理与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二等奖、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学生干部等荣誉。

他有很强的自控力和执行力,能保持冷静对事情作出规划并执行。


数读榜样

笃学·细推万物理

   ·阅读《费曼讲义》等13本物理学经典,研读300余篇NatureScience正子刊等顶级期刊论文;

   ·学期必修绩点从3.4提升至4.2,获国家奖学金、年度特别嘉奖创新奖、优秀生奖学金一等奖、学业奖学金一等奖等荣誉;

   ·夏令营获得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6所高校青睐,选择南京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从事二维半导体领域研究。

求索·欲求千里目

   ·恶补2门课程,自学3个仿真软件,前往2个重点实验室,自主设计完成30余次实验。5年唯一大一入选校队学生,获学术竞赛华东赛一等奖第一名。

   ·参加物理学术竞赛、物理实验竞赛、高数竞赛等竞赛,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部级奖项6项,校级奖项近20项;

主持参与2项国家级大创项目“自驱动紫外光电探测器的构筑与性能研究”、“超声波引起泵效应机理的研究”获优秀结题。

   ·以第1作者在《Physica E: Low-dimensional Systems and Nanostructures》上发表SCI 2区论文1

   ·作为唯一本科生,参加江苏春季物理学术会议电介质与材料分会场并作报告。

担公益情,当甘于奉献

   ·担任物理爱好者协会会长,社团获校“五星社团”、全国“活力社团”TOP100等称号;

   ·主持物理学术竞赛、 “梦想公开课”等宣讲20余场,累计听众超1500人;

   ·获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学生干部等12项荣誉称号

   ·代表江苏省科普实践基地,接受江苏新闻广播FM106.9《葛晶对话》采访。







榜样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源于对蒸汽的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归功于电磁理论的总结,第三次工业革命基于半导体元件的发明。物理是生产力革命的思想指引,是科技爆炸的引线。一百年前就开始建立的量子力学,到如今才能称得上成熟,也才刚出现量子计算机之类的应用曙光,也许这些技术在一百年后才能改变世界。即使物理的理论不能迅速投入应用,但总得有人为后人的应用铺平理论指引的道路,我想这也是物理人的使命。

笃学·细推万物理

我以物理学作为第一志愿,被南航物理学院录取。知其来路,方知去处,阅读经典是我走好专业学习的第一步。《费曼讲义》、《物理动理学》等13本经典, 激发了我物理学习、探索的好奇心,引起我对物理科技应用的无尽遐想。阅读经典,拾阶而上,我开始尝试踮起脚尖,触碰前沿动态。三百余篇顶刊论文的研读、二十多场学术会议的洗礼,,让我了解到32维超弦理论、多态并行运算量子计算等物理前沿技术,深刻理解了基础研究为什么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对话大师、感知创新的学习,使我对知识充满尊崇与神往。带着这种想法学习,成绩的提高可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学期必修绩点由3.4提升至4.3,三次综合测评位居专业前列,国家奖学金等荣誉正是对我博观约取的注脚。

物理学术竞赛是我迈出探索的第一步,坚持、主动是关键。一年的备赛中,我恶补声学、流体力学等课程,自学COMSOLMATLAB等仿真软件,前往两个重点实验室,自主设计完成三十余次大小实验。 最终,我完成两道赛题,成为近五年来唯一入选校队的大一新生,团队斩获华东赛一等奖第一名等奖项。以赛题申报的国家级大创项目,获优秀结题。三年来,我探索旅途不断延续,获得5项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及近20项校级奖项。

竞赛奖项,让我有机会走进校“百强团队”正式开启科研生涯。立足于学校航天背景,结合国防需求,我主持申报了国家级大创项目“构筑紫外光电探测器”。400天,200余篇论文的调研,二十二种材料的筛选,四十五种器件的设计与制备,上百次实验的测试。

我设计出了新型n-ZnO:Ga/p-InGaN紫外光电探测器,其性能超过目前绝大部分期刊已报道的同类型器件。我以第一作者身份将该成果发表于期刊Physica E: Low-dimensional Systems and Nanostructures》,并作为唯一本科生在江苏春季物理年会电介质与材料分会场做报告。目前,该器件已与课题组其他器件一同送至中电55所进行测试与集成化尝试,有望被用于高超声速导弹追踪、高分卫星侦测等领域。课题组的成果,得到了王中林院士的祝贺:“永远的氧化锌!”

院士的祝贺也坚定了我继续在半导体领域深耕发展的决心,夏令营中我获得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的青睐,最终选择南京大学,投身二维半导体研究。

躬行·青年自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营造培养科学精神的科普环境,也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我毛遂自荐担任了物理爱好者协会会长。任期内,我与社团骨干一同带领社团成员参加竞赛,申报大创项目。取得了15项竞赛国奖、申报12个高级别大创项目、完成10篇论文撰的成果。

作为江苏省科普基地的重要组成,协会还与爱意科普团队合作,录制科普实验视频,筹备十三节科普课程。进小学、中学、社区、电台二十余次,开展一系列的科普活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银城小学科普时,一个小男孩问我:“飞机不像鸟儿一样煽动翅膀,它是如何能够飞行”,我用伯努利原理解答了这个问题,他接下来又问:“那为什么战斗机可以倒着飞呢?”这确实是流体力学尚未清楚解释的问题。我意识到科普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唤醒孩子们对科学的追问,我想,这才是科普工作者要用心浇灌的种子,这也是营造科普氛围的核心。

一系列活动得到新华网等各级媒体关注宣传,社团获得“五星社团”等所有校级荣誉认可。2022年,更是作为南航唯一推荐社团,获评共青团中央“百强活力社团”荣誉。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实践团队等荣誉称号是我科普奉献的延伸。

我认为,大学学习是日积月累的坚实基础,是学科视野的不断开阔,是对能力提升的坚持探索,更是科学精神的播种奉献。这次校长特别嘉奖答辩的总结,让我能看清来时的路,也更明白自己心向何方。


他人点评

作为张钧涛同学未来的博士生导师,从他之前的竞赛科创科研经历和夏令营时我与他的交流中,我认为他具有比较大的科研潜力,希望他能在未来的学术研究道路上能脚踏实地、刻苦努力,取得优异的成果。

 ——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欣然


作为前任会长,他有火箭发射般的推进力,推动协会发展14个理工科学院400余名会员,带领社团成员一起深入小学、社区进行科普活动,共同探寻物理之美,取得了“五星社团”、全国“活力社团”TOP100的优异成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物理爱好者协会会长 陈佳楠


获奖感言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基础学科更是一切创新的基石。未来,我将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为祖国半导体事业的弯道超车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