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创优,维新革旧
邹屹祁,男,汉族,2002年5月出生,群众,机电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20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年度特别嘉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二等奖、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赛全国二等奖、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南京科技馆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他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结合专业特色,发扬创新精神。
数读榜样
创新方法,学业攀升之路
·大三学年实践项目总分专业第1;综合素质评价专业第2;
·大一上学期结束排名专业第53,保研时以专业第4获得保研资格;
·获国家奖学金,连续3年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等,累计奖学金9项。
创新实践,铸就学工之魂
·担任机电学院科协主席,连续2年优秀院级大学生科协;
· “科教筑梦”实践项目创始人之一,受众2000余人,各类媒体报道40篇;
·墨问科技水下机器人交流会唯一一位南航本科生代表。
创新思路,苦研科创之旅
·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省、校、院级奖项21项;
·前三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4项:第一发明人5项,第二发明人5项,均已公开;
·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均已授权;
·参与大创项目13项:国家级7项,省级2项,第一负责人获国家级优秀结题
榜样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我在专业学习上创新学习方法,在学生工作上创新实践方式,在科创项目上创新思路引领,大学期间以创新为本,传递榜样力量。
创新方法,攀升学业之路
初入大学的我,在大一上学期结束时排名早在50名之后,我不甘心大学生活就在碌碌无为中惶惶不可终日,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平衡时间安排,我给自己设立了“1+2+3”的时间管理模式,以星期为单位,除了每天需要正常完成的学习、科研和学生工作,将剩余时间进行分配,“2”指每周的两个晚上用来补充科创知识和实践能力;“3”指每周的三个晚上用来补充各类课程的学习笔记复习知识内容;“1”用来平衡协调所有工作产生冲突后的时间安排,便于在某一块任务时间不足时有时间弥补;最后多出来的1天用来参与兴趣爱好活动或者放松,实现劳逸结合。
同时在学习上,我会认真整理每一门课程的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身边的“大佬”和老师请教,终于在不懈努力下,在推免时以专业排名第四获得了推免资格,同时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年度特别嘉奖等荣誉,并且连续三年获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学业一等奖学金。
创新实践,铸就学工之魂
大一时我加入五院科协事务部和中心组协助学长学姐组织各类活动,包括第十二届校机器人大赛,首届红船启航大赛等,那一年我喜欢上了这个组织,却也看到了一些组织存在的不足,也见证了那年优秀院科协答辩的失利。
大二时,凭借一年的积极表现,很荣幸当选了院科协主席,为了解决校机赛“无人问津”的问题,我筹办了近三年首次一次面向校级的大型宣讲会并且录制赛事系列课程视频发表在b站,当届校机赛也以40余支参赛队数量创近三年最高。同时创办首届太阳能小车比赛便吸引全校300余人参赛。并且与长空御风战队合作推出科创训练营,帮助更多同学实现科创的梦想。而机电学院科协也终于在在2021五四评优活动中继14、18年后再次获得优秀科协的荣誉,而我也在去年学长学姐所站上的舞台为机电科协完成了“复仇”。并且在2022年再次蝉联该荣誉,大四的我继续以朋辈导师的身份留任团学组织,继续辅导和带领新一届科协的同学,包括以领队的身份参与国机赛,组织社会实践等等。
而在学校之外,我是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的科技导师,并且在今年暑假前往小学为同学们组织了一场暑期夏令营,帮助小朋友们学习简单的科创知识,了解什么是创新,本次活动也受到了江苏教育媒体的直接报道;同时暑期我也组织了社会实践活动“科教筑梦”,受众2000余人,被人民日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报道。
创新思路,苦研科创之旅
和学业一样,我的科创旅途也并不是一帆风顺,通过模仿别人的机器,第一次参加国中国机器人大赛,在全国各校高手的蹂躏下,我拿着倒数第一的成绩单铩羽而归。
为了一雪前耻,我研究连杆机构,齿轮机构,设计尝试最佳参数比;精简代码结构,将任务模块化分解提高效率。第二年的国机赛,我如约而至,省赛季军,全国二等奖,这一次,我不再遗憾。
大三下学期,即使面对学业、保研的多重压力,通过三个月的技术攻关,在人工智能大赛的赛场,我为自己的机器人竞赛画上最重要的一笔--全国一等奖。
但这并不是终点,在今年的互联网加赛场上,我作为团队联合创始人和项目汇报人以南航本科生组第一的身份出线,获江苏省一等奖,目前晋级国赛决赛,争创佳绩。
三年时间获国家级科创奖项8项,第一负责人6项,参与大创12项,其中国家级6项,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国家级优秀结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2项。
他人点评
邹屹祁同学大学四年以创新为基础、以创造为引领、以科创为抓手,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科创比赛中不断突破自我,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并且展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创新精神。
机电学院教授/公共实验教学部副主任 徐锋
邹屹祁学长,他是科创之星,照亮未来;他是智慧之源,引领潮流。他以他的热忱之心,将科创知识传授给同学;他以他慷慨激昂的演讲,给大家一次次激励。他是一位充满魅力的学长,更是一位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优秀楷模。
机电学院2022级本科生 杨锦琰
获奖感言
所谓创新就是在现有方法或者实物上,通过思考和实践,改进旧的甚至创造新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我们新一代青年也应当始终怀有创新之志,成为促进国家繁荣、时代发展的一股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