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 1 1

校长特别嘉奖获得者:徐琦泊

打印

榜样简介

学大家,做大事,成大器 

       徐琦泊,男,汉族,20021月出生,中共党员,长空学院工科试验班(长空创新班2020级本科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范钦珊力学教育教学奖教奖学金、年度特别嘉奖、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二等奖、江苏省力学竞赛特等奖、国际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百佳青年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奖项。

       他在学科交叉中求索,在科研创新中破局,在学生工作中奉献

数读榜样

学大家,尚求索之道

·就读于长空创新班,主修工程力学专业,交叉修读物理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课程;

· 平均必修绩点4.5,学期最高绩点达4.9,54%课程绩点4.5+

· 获国家奖学金、年度特别嘉奖、两次百佳青年、范钦珊力学教育教学奖教奖学金,连续三年获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 直博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做大事,寻破局之法

· 获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二等奖、江苏省力学竞赛特等奖、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等15项竞赛奖项;

·主持并参与3项大学生创新项目,完成1项科研训练项目,项目涵盖微纳米力学、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多学科领域,在国际权威期刊EML发表一篇论文。

成大器,修奉献之德

· 中共党员,参与“行学党史”、“续火烛心·寻迹长空”等实践活动百余次;

· 连任两届长空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组织获评优秀院级学生会;

· 协助长空学院推进学风建设,“三自行动”覆盖2000+人次,“润致课堂”智慧工作室,获批学校信息化研究特色项目。


榜样故事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三载南航求学路,师者教诲予我深深烙印,激励我在大学中尚求索之道,寻破局之法,修奉献之德。

学大家,尚求索之道

初入长空创新班的我面对“百分百理工科专业任选”的培养特色,对于专业方向的选择一度感到迷茫一次机缘巧合下,在学院润&致咖啡吧,我有幸与国家杰青张助华老师也是我在不久后最终选择的学术导师进行交流张老师告诉我:“本科阶段要淡化专业意识,强化学习意识。”自此,我的不懈“求索”之路正式开启。

日均10小时的学习时间,严谨完备的知识笔记,雷打不动的作息计划成为了我的日常写照,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心中扎根。创新班三年,我主修工程力学专业,与钱班同学一起钻研力学专业课,与应用物理专业的同学一起遨游四大力学的浩瀚海洋,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学一起感悟机器学习的别样魅力……积极跨越学科边界,培养多元思维。在三年所修60门课程中,六门课程5.0+33门课程4.5+,平均必修绩点4.5,学期最高必修绩点达4.9获得国家奖学金、范钦珊力学教育教学奖教奖学金、年度特别嘉奖等多项荣誉表彰在今年的推免季,更是斩获包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多家C9高校的offer最终选择直博至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深造学习。


做大事,寻破局之法

 “我们必须用我们在大学所学去改造世界,开拓未来。”在学院特色“大”学长空师生交流活动中,郭万林院士勉励我要敢于“破局”。投身基础科学研究,我以力学为基,获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二等奖、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特等奖、国际力学竞赛(亚洲赛区)一等奖等多项学科竞赛奖项,三年累计获国家级8项、省级5项、校级21项共34项荣誉奖项。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我以研创赋能,主持参与三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致力于纳米力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领域的交叉复合研究,一篇量子力学与传统力学交叉的论文发表至国际权威期刊EML。科创于我,是动力之源,是破局之法。探索创新,永不止步,这是我向星辰许下的铮铮誓言。

成大器,修奉献之德

 “不追求生命的数量,而追求生命的质量。”作为关门弟子,范钦珊老师课堂上的坚守激励我要甘于“奉献”。

入选长空创新班以来,我连任两届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带领团队积极投身书院建设,依托学代会平台倾听同学诉求,保障同学权益协助推进学院学风建设,“三自行动”覆盖超2000+人次;参与“润致课堂”智慧工作室的构想搭建,组织运行井然有序,规模初显身为年级的第一批中共党员,我组织参与“行学党史”、“续火烛心·寻迹长空”等实践活动百余次……在这片根植红色基因的土地上,我立志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彰显青年担当。

求索、破局、奉献,这是南航师者传承于我的“南航印记”。何其有幸,得遇良师,得受教化。期待未来我能不负南航赋予我的光荣使命,让青春在更高更远处绽放光彩!


他说榜样

在我眼里徐琦泊是一位对数理科学具有极强求知欲和严谨探索精神的理工男,他也是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乐于助人的暖男。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少年扬帆,赶月追风的坚韧。

民航学院2020级本科生 刘绎妍


很荣幸认识了徐琦泊这样一位对生活、科学充满热情的朋友。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新一代青年的典范,他怀揣梦想、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祝愿他未来能够坚守初心,长风破浪,在力学领域勇攀高峰。

航空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赵志强



获奖感言

新时代的新人才,应体现“德为先,能为重,适为基”。校长特别嘉奖我而言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使命。未来我将继续扎根力学领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青春在更高更远处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