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简介
董诗驰,男,汉族,2000年4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应用物理系专业2018级学生。曾获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一等奖、最佳风尚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2019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校百佳青年、三好学生、校杰出团队、优秀团员、校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他怀揣对物理的热忱,上下求索,知行合一,追逐真理。
数读榜样
必修平均绩点4.2,学期最高绩点4.4;
连续三年获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2019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华东赛区)四场比赛得分第一,获得南航首个特等奖;
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总分全国第五,获得一等奖和南航首个最佳风尚奖;
南航本科生首次在2020年物理与工程数学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全英文演讲;
第一作者EI论文一篇;
担任两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学术创新邀请赛裁判;
担任物理爱好者协会会长,组织物理技能培训上百次,社团首次获得“十佳社团”。
榜样故事
“我好像是在海滨上玩耍,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科学巨擎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辉煌的一生。而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就对物理孜孜以求的我,面对神秘而渺远的真理海洋,也渴盼着成为那个捡贝壳的孩子。
求知路,笃行向前我拾到的第一个贝壳,它雕刻着万有引力,激发了我的求知欲。
初到南航,我发现物理专业在工科学校并不十分耀眼,同学们大多调剂过来,对物理学的热情也不高。而我是满怀热情,向物理奔赴而来。我听过图书馆早八晚十的开闭馆音乐,摩挲过三楼物理学书架上的每一册书脊。
纵使茕茕孑立,普朗克等一众物理学巨匠像一颗颗星球,与我产生了万有引力,让我感到内心的沸腾。
大学三年来,我的必修平均绩点4.2,最高学期绩点4.4,6门课程满分,24门课程95+,物理学课程绩点均在4.0以上。
万有引力虽然奇妙,但终究是低维空间的概念,我应该向更高维空间探索。踏浪而行,我收获了第二个贝壳——量子纠缠,我与真理的世界纠缠在了一起。
我自学相关课程,主动联系老师,参加了物理学术竞赛,针对17道前沿物理课题展开研究。我在黑暗中不断摸索——看文献,推公式,做仿真,做实验,在通向真理的山路上筚路蓝缕。
经过三百多个日日夜夜,我终于取得了累累硕果。成果的背后,是上百篇文献的阅读,数十个理论模型的推翻重建和上百次屡败屡战的实验。
大一的我代表学校出征厦门大学,参加物理学术竞赛,斩获华东赛特等奖,刷新了我校在此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大二的我经过一年的锤炼,已然成为团队的核心成员,站在全国的舞台上与南大等物理名校同台竞技,最终斩获全国第五名,一等奖,并获得裁判主席的联名推荐,赢得我校首个最佳风尚奖。因个人竞赛成绩突出,我担任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裁判。参赛者、裁判、教练的多重角色,让我恣意徜徉在物理的海洋。
物理学中不仅有空间,还有时间这个高深的概念。我想要寻觅镌刻未来的贝壳,镌刻我想要为世界物理学做出贡献的拳拳之心。终于,就是第三个贝壳——广义相对论,它激发了我上下求索的态度。
我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全英文演讲,论文收录在EI检索库。
我成功入选清华大学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暑期学校,正是在这次活动中,我找到了自己对量子物理的热爱,我渴望投入这个被大家称为“男孩物理学”的领域,渴望用青春驱散物理学乌云!
愿物理学的海浪叩击更多人的青春求知,求真,求索,宏大的精神被我赋予了具象的践行,我怀揣着三个贝壳,将其分享,愿物理学的海浪叩击更多人的青春——
我担任物理爱好者协会会长,开展了各项物理科普活动,协会首次获得十佳社团荣誉。
我创建了NUAA青年物理学家团队,凝聚了一批热爱物理的年轻心灵,团队荣获校杰出团队,先进事迹被收录进校史馆。
物理是这个世界最本质的描述,它可以用最精炼的公式表达这个世界运作的原理,简单,纯粹。
二十年来,纵使岁月尘封,我满眼充盈的仍旧是物理学巨匠们的光芒。
于是,我选择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从砚西路到未名湖,曾经青涩拘谨的男孩已经羽翼丰满,收获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
这个男孩愿意投身真理的海洋,把刻写着自己名字的贝壳,留给下一个寻路者……
他说榜样
董诗驰同学是物理学术竞赛比赛的得力干将,在两年备赛的过程中,他表现出色,显示出较强的科研能力、表达能力和良好的编程能力。他实验动手能力强,能够多方面、多角度设计实验方案,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理学院副院长 李晋斌
董诗驰同学数理基础扎实,接受新知识很快,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思路,且能够熟练运用MATLAB等软件进行理论计算。另外,董诗驰同学对物理图像理解清晰深刻,不执拗于数学推导,善于发现背后的物理意义。
——理学院研究院 尤文龙
获奖感言
我很荣幸能够获得校长特别嘉奖,这是对我过去三年的肯定。未来,我仍会保持对物理的热爱,继续攀登理学的高峰,不辜负学校对我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