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简介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下设内外宣记者团、晓南晓航工作室、南航眼工作室,人员来自全校各个专业同学,团队骨干成员35人。团队集视频、图片拍摄制作,新闻采写等于一体,参与南航官微官博、抖音、视频号、南航报等校级媒介平台的运营工作,成员协力合作,创作了一系列精品力作,获得全国高校新媒体十大视觉设计奖、江苏省专业报优秀作品一等奖等十余项校级以上奖项。
他们是一支始终坚持有温度地传播,有力度地生长的团队。
数读榜样
团队获奖学金比例77%
官微粉丝15万+
官博粉丝21万+
短视频平台粉丝10万+
微博点击量3亿+
勤助工学时长10000+
新闻报道发稿200余篇
榜样故事
作为校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我们始终将目光聚焦南航校园,以学生视角关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举措,以温度笔触记录身边优秀的榜样故事,以敏锐目光捕捉校园发展中的各项动态。
一、坚持走在新闻的第一线,为南航打造“行走的名片”
我们依托外宣记者团与各级社会媒体积极对接,参与校内新闻采写,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等媒体供稿,年度累计发稿208篇,其中“00后大学生自制火箭”“南航食堂的一分钱米饭”等报道一经刊发,就获得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官微转发。把握“嫦娥”奔月、“天问”探火等重要契机,挖掘南航科研团队、校友背后的贡献,充分展示南航科研发展成就与育人成果;直击南航人关心的新闻现场,“考研蛋糕”“毕业季龙虾节”,以极强的新闻敏锐性捕捉校园热点;以笔为媒,深度思考,每年暑期坚持报道校实践团队优秀事迹;参与“老师,您早”系列栏目文章撰写,走近名师荟萃的教学团队,讲述默默耕耘的教师故事……我们始终关注校园热点,致力于将南航的声音传播的更快更远。
二、坚持引领传播的先锋地,为学校拓宽“展示的窗口”
我们依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及官方微博号进行内容采写,目前官微拥有粉丝15万人,官博拥有粉丝21万人。作为全校影响力最大的新媒体平台,官微受到师生校友与社会公众的喜爱,多次入选全国高校官微周排行榜前十,稳居省内高校官微前列。官博多次登上同城热搜与实时热搜,并与其他高校官博保持着良好的联动。我们利用“微”平台,借助丰富的校史和文化资源,打造了“今天我是朗读者”“历史上的今天”“南航文脉”“口述历史”“南航24节气”等众多精品栏目,将南航特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讲述今昔南航,唤醒师生校友的集体记忆。利用官博平台开设“南航晓记”系列,将校园美景与心灵寄语有机结合,该系列累计阅读量已达到373.7万,单条阅读量最高达到46.5万。我们始终坚持以精品意识打造文化品牌,做校园文化的传播者。
三、坚持走进故事的更深处,为发展积蓄“正向的能量”
我们依托校级报刊《南航报》的选题报送、文稿撰写和刊发,每月三度进行选题策划,依据报纸版面需求,聚焦校园重要事件,展示校园大事、趣事,报道新鲜资讯。关注校园变化,通过《“井盖”变“景盖”》《“筝舞蓝天”庆祝中国航天日》等文章,直击活动现场,走在校园资讯前线;紧跟校园时事,进行深入访谈,通过《一场辩论赛背后的故事》《“词达人”是怎样练成的?》等文章揭露幕后故事,以亲历者视角展现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南航报》设立“七嘴八舌”专栏,为广大学子提供思想碰撞的平台,其中刊载的《告别:我的大学四年》等文章,引起了广泛参与;采写师生榜样事迹,坚持找寻身边动人故事,激励南航学子努力拼搏;我们坚持以美文记录南航美景,定格校园的春花秋月……我们始终坚持捕捉校园“美好”,传递正确价值观。
四、坚持抢占现场的最热点,为传播强化“吸引的磁场”
我们活跃在校内重要活动现场,进行会议摄影、摄像、直播工作,通过影像记录南航美景、盛事。我们负责运营的南航视频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是全校影响范围最大短视频矩阵平台。目前,南航短视频平台粉丝总量已超过10万+,视频辐射范围超千万粉丝。在“直-10落户南航”“中国航天日”“新生开学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记录重要瞬间,发布了《直-10落户南航全过程记录》《看中国航天日上的南航展厅》《慕了!机器人送行李!南航的开学不一样!》等爆款短视频。在开学来临之际,报道的《校长勉励卓越“后浪”刘上》系列文章,引爆全网,全网播放量超1300万,形成广泛的社会效应,获得2020年全国高校抖音排行榜前五十。我们始终坚守在新闻的第一现场,实时跟踪校内热点新闻。
他说榜样
南航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是反映同学声音,报道校园故事的群体,他们致力于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讲述南航故事,并将南航故事广泛传递,我相信南航新闻中心的故事还在继续延续,他们也能用更加生动的笔触写出更多具有力量感、故事性的新闻。
——光明日报记者 崔兴毅
新闻中心一直是我们十分关注的一个团体,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南航最新资讯,还能够体会到不同媒体的魅力,包括新闻稿件、微信推送、摄影视频等等,他们的创作为我们的校园生活注入了活力,也让我们对南航人物和事件更加了解,增强了学校自豪感,同时他们的作品本身也十分优秀,具有新闻价值。
——新华日报记者 杨频萍
始终坚持有温度地传播,有力度地生长,他们以笔为媒,以镜头聚焦时事,致力于传播南航声音。策划了多样的系列精品栏目,每次都能以高度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完成任务,是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助力。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副主任 王伟
获奖感言
我们始终将目光聚焦南航校园,坚持走在新闻第一线。我们始于初心,但绝不止步于“杰出”,我们将继续以学生视角关注学校建设发展,以温度笔触讲述南航故事,以敏锐目光捕捉校园动态,让南航的声音传播得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