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简介
缪祺阳,男,汉族,2000年7月生,共青团员,民航学院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2018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波音奖学金,直升机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外研社国才杯英语阅读大赛全国决赛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S奖,外教社词达人杯英语词汇竞赛省三等奖,机场规划大赛校三等奖;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团干部,优秀团员。
少年儿郎,鲲鹏之志,他立志研学,为祖国献英才!
数读榜样
学业水平:同时学习3个专业:自动化,飞行器适航技术,英语辅修;大一至大三共修读97门课190.5学分,总必修绩点4.3,综评加分后总绩点5.55,适航班第一
英语能力: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阅读大赛全校第一,全省第二;英语四级634,六级613。
科创竞赛: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大赛省特等奖,国家二等奖,申请一项专利。主持一项校级大创项目。
学生工作:曾任社团管理部媒体中心副主任,现任适航班学习委员。
实习实践:到四个城市走访近10家企业,入职航天九院时代飞鹏公司参与无人机研发。
榜样故事
我前进的理由就是我当我走入南航的自主招生考场,我预感我会来到这里。
面试笔试通过,我获得15分降分资格,高考出分,381(江苏),比当年的南航分数线高出两分。
于是我来到这里,并考入飞行器适航技术培优班,三年之后,在南航留下姓名。
学业:与知识为伍我是南航同时学习三个专业而获得国奖的唯一的人。按照适航班的要求,我在大一至大三需要同时学习自动化与飞行器适航技术两个专业的课程,同时我出于兴趣辅修了英语。课程从周一排到周末,从早八排到夜晚。这给我的自我介绍带来许多麻烦,也招致很多人的不理解:课程越多,绩点提升的难度越大,多修的学分对评优评奖更没有帮助,还因此付出了无数休闲与玩乐——我的选择在功利层面显得毫无意义,我除了知识什么也不能获得。
然而有知识便够了,哪怕这些知识会随着时间淡忘,但他们总会在思维的天空留下痕迹。我不会忘记C919的取证流程,不会忘记飞行控制的基本方法,不会忘记议会辩论的立论结构……也许有一天我会需要这些知识,也许永远不会,但我认为它们比升学与就业更为可贵,它们让我更接近大学的本质——在知识的宏伟殿堂里,我因拾得一片书页而窃喜。
可惜这样的理想主义不能服众,绩点才是最终的话语权,在紧张的课程安排下,考前的复习时间非常有限,我只能抓住课堂,从原理出发,才不至于在考试到来时兵荒马乱。
Figure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笔记
Figure 2 飞行包线计算
Figure 3 Parliamentary Debate
知识没有辜负我,我前三年共修97门课190.5学分,总必修绩点4.3,位列适航班第一,在原自动化专业位列第五,也得已让我在写下这些文字,我前进的理由。
竞赛: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南航的校园里每一天都有至少一场竞赛在举行,产生无数春风得意的赢家以及更多的失意者。个人比赛是不错的出发点,它让你赢得光明正大,输得心服口服。我的英语水平比较突出,便把英语学科竞赛作为突破口:在三年时光里,我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连续两年获得C类特等奖;我参加外研社国才杯英语阅读大赛,获得全校第一,全省第二,代表南航第二次闯入决赛,作为工科生与众多英语专业学生角逐,获得全国二等奖;我参加外教社英语词汇竞赛,获得校赛特等奖,省赛三等奖……在英语竞赛顺风顺水的我开始尝试难度更大的团体比赛。
Figure 4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团队竞赛是许多故事的发源地,从菜鸟躺平大佬带飞的侥幸,到独木难支队友无视的无力,再到多方联手强强联合的传奇,每个人都有对应的故事模板,而在太多不必要的扯皮与熬夜过后,我也有幸找到一群同样负责的队友。在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大赛中,我们建立了风光互补高效晒盐模型,设计了风速变送器-温湿度传感器-单片机-电动泵测控系统,获得省赛特等奖,国赛二等奖。三年来,我有了许多团队竞赛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有同一个主题——责任也是一种能力。
Figure 5 高效晒盐模型
Figure 6 节能减排国赛二等奖
科研:世上本没有路可以与竞赛数量匹敌的是南航的大创项目——我科研道路的起点。大创的经历和团队竞赛是类似的,我主持一项校级大创“基于航迹自适应的水质监测无人船应用研究”,独自承担了95%的工作,从零开始,自学单片机开发与导航算法,整合GPS模块,IMU模块,摄像头openmv模块,WIFI通信模块,实现了卫星导航+惯性导航+视觉导航构成的组合导航,并在stm32小车上验证了循迹功能,到达精度控制在0.5m以内。同时在MATLAB上利用拓展卡尔曼滤波+卡尔曼平滑对步行原始定位数据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良好的优化效果。
Figure 7自主导航小车
大三下学期,我加入自动化学院张柯教授课题组开展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相关研究。无人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算法设计与稳定性证明,开发环境的配置与硬件调试…我逐渐适应了科研的节奏,让课题稳步推进。
Figure 8 四旋翼无人机建模
科研二字给人乍然的高级感,但真实的科研总免不了枯燥与寂寥,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循环里,我必须走出自己的路。
实践:人间天地宽实习实践是大学生活的必要补充,它使我的目光越过象牙塔的围墙,投向更广阔的世界。
在景德镇昌飞,我见证一架直升机从工厂飞向天空,近距离感受直10、直20的生产脉动;在芜湖航空小镇,我感受通航产业的落地生根,欣欣向荣;在“后疫情时代社会各行业调研分析”暑期实践中,我深入基层,走访各类企业,调研疫情对一个家庭,一个商铺乃至一个企业的影响。
Figure 9 实习实践地点
我在校企双选会上投递简历,经过三轮面试被最终录用,入职航天九院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进行为其一个月的实习。工作过程中,我在Linux环境下实现了基于Aruco码识别的视觉导航算法,为某混合翼无人机提供了自主降落解决方案;我参与了某固定翼无人机的Simulink建模,助力大型运输无人机的发展。在海淀区的办公楼里,航空梦想与现实生活交织,在无数奋斗的背影中,我可以看见未来的我成为他们的一员。
未来:南航有我我的大学生活就要落幕了,但我在南航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我以专业第一的综评成绩保研本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为航空航天事业尽一份力;成为发展对象的我会继续向党组织靠拢,以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鞭策自己,以中国共产党的章程要求自己。
自从我大二站上答辩的讲台,国家奖学金便成为我前进路上的百二秦关,当我终于将它收入囊中,新的征程已然开始。我前进的理由变得更多,但在某种意义上,在生命的每个时刻,我前进的理由就是我。
Figure 10推免本校
他说榜样
缪祺阳同学热爱科研,踏实肯干,英语水平突出,知识面广。能够积极主动投身课题研究,以创新思维开拓研究方向,期待他在未来能取得更突出的成绩。
——自动化学院教授 张柯
缪祺阳是我的舍友,他积极进取,以身作则,鞭策我们专注学业,带领我们投身科研。平日里慷慨大方,不拘小节,涉猎广泛,喜爱文艺。是我学习的榜样。
——18级工研班学生 周文博
获奖感言
很荣幸获得国家奖学金,它是我自省的参照,前行的方向,努力的证明;也激励着我在往后的求学路上砥砺奋进,勇攀高峰。征程万里阔,艰险更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