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优秀团队获得者: “528”创工队

打印

榜样简介

“528”创工队是由机电学院李迎光、郝小忠老师指导,现有4名成员:杨少军、张致豪、郭何涛、刘强强。四位个性迥异的成员因一项国家级大创项目而集结在一起,互联网+比赛、挑战杯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让我们将创新变为一种习惯,将科创的种子播撒至下一届。

 “528”创工队以饱满的科创精神,严谨的匠人态度,影响着齐聚南航的工程英才。


数读榜样


国家级项目及竞赛7项

比赛期间每天工作14h+

团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比例100%


榜样故事


张致豪,痴迷于机器人,获各类竞赛奖项十余次。

杨少军,两年致力于边远地区支教,同时也心向科创。

郭何涛,热爱钻研,为自己的发动机研制梦添砖加瓦。

刘强强,逐梦南航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梦想着要亲手造一架飞机。

扬帆启航  一个小小的创意打开了一段新的旅途

个性独特但勇于挑战,一个飞机复合材料零件制造的国家级项目,让四名挑战者聚集在了一起,一个idea,燃起了这支队伍的激情。

从此,机电学院院楼528房间,不再只是航智教研室团队的会议室,也成了528创工队的实验室,成了队员们第2个家。

急流勇进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从只有一个idea开始,有时我们激烈讨论,迸发创新思维,有时严谨测试,尽显匠人精神。

528的灯光常常最后一个熄灭,周日的院楼也因为我们变得不那么安静。大三期末,那个紧张的考试周,我们只能白天复习,晚上加班写专利,恨不得一秒钟掰开来用。还记得为了设计一个核心零部件—柔性金属辊轮,设计方案整整讨论了两周,而直到凌晨一点还在和机加工师傅讨论加工方案,并被师傅称赞为“你们是我见过最棒的团队”。装备的每一个零部件由我们自己设计,每一颗螺丝钉都由我们亲手拧紧。看着装备的逐渐成型,就像是老父亲看着襁褓里的孩子逐渐长大,我们内心的喜悦更是无法抑制。

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激励着我们攻克一个个难题,一步步把创意转化为成品,把理论付之于实践。

长帆远影  回过头来看,才发觉我们已经走了很远

从寒冬到酷暑,从白天到黑夜,南航的十二时辰,我们历历在目。这一年,日均14小时以上的工作量,一起度过的元旦清明端午中秋国庆,都见证了我们的付出。经过短短一年的时间,我们就迭代了4轮装备,设计制造了世界首台碳纤维复材自加热原位固化装备。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不免遇到桎梏,而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Andrew YC Nee院士等大牛的讲座,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启发。我们也逐渐明白:创新 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将创新落地,才能真正诠释航空报国的意义。于是,“技术宅”们又变身“创客”,商业模式、公司规划的一遍遍讨论,从轻资产到重资产,从零件供应商到装备销售商,我们逐渐有了创业思维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原理创新的初心。 暑假里,得知我们还在加班加点做装备,学校的老师们给予了我们肯定和支持,这让我们又充满斗志。 爱丁堡大学工学院院长Conchur老师来交流时,评价我们的作品——as a undergraduate’s project, it’s unbelievable! 加起来超过10万字、200页的作品说明书、商业计划书,改了上百个版本的讲稿、PPT,我们不断地突破着自己的极限。

国家级项目优秀结题,作品更是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互联网+全国总决赛金奖,这是从付出到回报的最好证明。与此同时,团队成员还参与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多项国家级竞赛,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薪火相传  科创最重要无疑是播撒下那颗种子

还记得经过反复筛选,老师最终选择我们创建528创工队时那种兴奋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一年多过去,全部保研的我们即将为了更高的目标各奔东西。在我们齐聚南航的最后一年里,新的师弟师妹又因为528的理念和精神聚集在了这里。看到他们深夜还在激烈讨论技术方案,埋头于攻坚克难,我们相信他们一定会开启528创工队新的征程。

创新理念,工匠精神!我们是“528创工队!”


他说榜样


 “528”创工队是一个因共同兴趣而结成的学生科创团队,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勇于接受挑战,敢于攻坚克难,诸多荣誉的取得背后是源于他们的不断创新,不懈奋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团委书记 侯新闻

 “528”创工队的名字很贴切,这是一群具有超人勤奋的创新团队,近两年的时间,众多荣誉的背后,他们获得更多的是批判的思维能力,出众的动手能力,高效的协作能力,以及强大的心理调节能力。创工队的成员,未来大有可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博士生 刘舒霆


获奖感言

科创的种子一旦种下,势必枝繁叶盛。优秀科创团队最重要的无疑是播下科创的种子,在暴风骤雨之时告诉他们阳光总在风雨后!